【封面新聞】抽繭剝絲4小時!“三頭六臂”助力完整切除復雜巨大腹膜后腫瘤
540度旋轉、10-15倍的裸眼3D視野、7個自由度的仿生機械臂,讓手術更精準、穩(wěn)定、快速。近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泌尿腫瘤科采用”達芬奇機器人系統(tǒng)”,剝絲抽繭4小時,為一名患者完整切除復雜巨大腹膜后腫瘤。
今年47歲的胡女士是重慶奉節(jié)人,1年前左側腰部突然出現(xiàn)反復脹痛,在當?shù)蒯t(yī)院檢查提示左側腹膜后巨大占位合并左腎腫瘤。因病情復雜,胡女士輾轉多家醫(yī)院均未得到有效救治。
進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后,經(jīng)過檢查,醫(yī)生發(fā)現(xiàn)胡女士左側腹膜后巨大占位,大小約9.3x7.4厘米,同時合并左腎下極腫瘤,大小約2.6x1.6厘米。
“左側腹膜后腫瘤包繞著腹部主動脈,與下腔靜脈緊鄰,同時腫瘤上端包繞左腎動脈、靜脈,左側輸尿管又緊貼著腫瘤表面。手術時稍微不注意,就極可能損傷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左腎動脈、左腎靜脈以及左側輸尿管,并且術后大出血可能性較大。因此,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泌尿腫瘤科主任劉南介紹。
為降低手術風險,保證患者安全,劉南帶領治療團隊組織多學科專家開展討論,共同制定手術方案和各項應急預案。
“經(jīng)過討論,我們決定為患者實施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下腹膜后腫瘤切除術?!?a href="/physician/2025/K9b6nbEv.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劉南主任介紹說,相較于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這種俗稱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系統(tǒng),能通過微創(chuàng)方式實施復雜外科手術,利于減輕患者痛苦,減少手術后遺癥。
尤其是系統(tǒng)的三維視覺,可以對手術部位放大10—15倍,使醫(yī)生能更清晰地辨認血管及腫瘤,增加手術精確度,減少組織血管損傷及術中出血可能。同時,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擁有7個自由度的仿生機械臂,可以540度旋轉,在狹窄空間精細地完成高難度的手術操作,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
術前,治療團隊充分完善圍術期準備,通過三維成像明確腫瘤與各重要臟器、大血管的毗鄰關系,置入左側輸尿管支架示蹤左側輸尿管,盡可能降低術中臟器副損傷,保證術中安全。
術中,治療團隊在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緊密配合下,以及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的精準引導下,經(jīng)過4小時的“抽絲剝繭”,精準分離出左側腹膜后腫瘤、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左腎動靜脈,并完整切除左側腹膜后腫瘤及左腎腫瘤,術中僅出血300毫升。
在醫(y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護理下,胡女士恢復良好,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動,術后第7天順利出院。
“以往這種巨大腫瘤,常常選擇開放手術,手術切口大,術中出血多,術后恢復慢且并發(fā)癥較多,‘達芬奇機器人’幫助醫(yī)生長出‘三頭六臂’,使微創(chuàng)處理巨大腫瘤成為可能?!?a href="/physician/2025/K9b6nbEv.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劉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