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聞·人物】“救火鉛衣俠” 負重30斤 與時間賽跑

發(fā)布時間:2020-12-25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 劉潤 任君 圖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內科樓負一層血管與介入科,擺放著一乒乓球臺,是科室主任李慶東專門放在這里,原本打算給科室成員休息時鍛煉身體所用,然而,一年時間里,球臺被使用次數沒超過3次,忙碌時,科室里的醫(yī)護人員甚至來不及看它一眼。

距離乒乓球臺不到10米的另一房間,叫介入治療室,是真正上演忙碌的地方,每天手術排得滿滿的,手術室里,醫(yī)生負重30斤重同時,緊急“救火”,給了一個又一個病人生的希望。

深夜11點,“救火”

12月16日晚10點左右,該院婦科一位病人出現大出血,需要緊急搶救,通過介入手術治療進行血管栓塞止血,是最佳方式。

深夜11點,介入治療室外,實施手術人員全部到齊,此時,距離收到急診消息不超過10分鐘。

進入手術室前,還有一場爭分奪秒的“裝備戰(zhàn)”要打,常規(guī)手術服、手術鞋等準備完畢,更要穿戴鉛裝備,鉛眼鏡、鉛圍脖、鉛衣,全部裝備上身,總共約30斤。手術環(huán)境中,需要借助DSA血管造影機操作,射線圍繞,這些裝備,只能為醫(yī)生起到一定的屏蔽防護作用。

微信圖片_20201224201742_副本.jpg

劉亞穿上鉛衣

微信圖片_20201224202059.jpg

▲鉛衣、鉛帽、鉛眼鏡,穿戴了一系列“鉛裝備”

通過造影顯示,病人出血部位明顯,醫(yī)生精準地超選血管進行了栓塞止血,一個多小時下來,手術順利,止血徹底。

第二日,李慶東去查房,看到那位女病人生命體征逐步平穩(wěn),很是欣慰,團隊成員深夜負重勞累,又一次挽救了生命。

“這就是我們‘救火隊員’的日常?!?a href="/physician/2025/4zbq2dpr.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李慶東習慣將自己和科室成員稱為“救火隊員”,因為在拯救生命面前,他們跟消防人員一樣爭分奪秒,還有,他們科室是全院急診手術最多的,現在,每月的血管介入手術量約一百二三十臺。

李慶東介紹,兩年前,該院血管與介入科成立,科室醫(yī)生來自肝膽外科、胸外科,急診外科、血管外科,也有腫瘤介入領域的??乒歉桑蠹医M成一個多學科團隊,通過精準微創(chuàng)的介入手術,解決各種內外科難治疾病,尤其是不適合開刀手術和放化療的腫瘤晚期患者,提供一種更好的治療方式。

微信圖片_20201224201659_副本.jpg

李慶東

上午10點,別樣的團聚

李慶東從醫(yī)27年,此前,從肝膽外科轉戰(zhàn)介入治療,兩年時間,他看著科室每月手術量從四五十臺左右增加到現在的量?!斑@是團隊不斷努力進取,患者愈發(fā)信任我們的體現?!彼f。

“今年7月,科室還承擔了建立以來最具挑戰(zhàn)的一臺手術,經頸內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這是一個高難度的肝癌、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手術,2個半小時后,手術成功,解決了病人的門脈高壓,減少消化道出血風險,解除了腹水的癥狀……”說起介入治療,李慶東透露著醫(yī)者的權威,他介紹,對于癌癥患者,介入手術可以通過微導管給供血血管注入藥物,栓塞連接腫瘤的供血血管,從而達到讓腫瘤因缺血壞死的目的。

微信圖片_20201224201719.jpg

李慶東在為患者實施手術

然而,談及父母,他卻充滿愧疚,雖然有保姆照料生活起居,但他深知,父母老了,需要的是陪伴,可自己只能通過電話詢問父母的情況。

上個月,因為雙雙生病,李慶東父母均入院接受治療。父母入院后,李慶東很是牽掛,這段時間,他給自己下了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每天上午10點,安排完科室工作,查房完畢,一定要去看一會父母,他明白,哪怕短暫停留1分鐘,父母看到他,都會高興欣喜。

“這是在治病救人,特別偉大。”父親很理解兒子的忙碌,安排老伴兒同時,還開玩笑讓兒子放下?lián)模骸白≡毫?,看到你的時間反而更多了,算是一種別樣的團聚?!?/p>

微信圖片_20201224201730_副本.jpg

▲病房查房

許多患者稱呼李慶東他們?yōu)椤般U衣俠”,可在李慶東妻子余維倩看來,丈夫更像是“機器俠”,手機從沒關過機,有時深夜電話響,得知要安排緊急手術,丈夫快速收拾好就出了門,同在醫(yī)院工作,她多數時間都能理解丈夫的辛苦,但是有時也有小小的埋怨和希望?!安簧萸笃綍r,只希望節(jié)假日,他能多陪我和女兒一會?!庇嗑S倩說。

中午1點,“我不回來了”

不止是李慶東,科室里其他成員也都是“連軸轉”。

12月17日,是醫(yī)生劉亞的手術日。

繼上午完成兩臺手術后,中午,她又實施了一臺手術后,出手術室,來不及休息,她坐在手術室外的電腦前,抓緊時間填寫手術報告,鼻梁上被鉛眼鏡壓出的痕跡清晰可見,衣服也被汗水打濕,對于男醫(yī)生來說,負重30余斤都是挑戰(zhàn),女醫(yī)生自不必說,何況,要穿著鉛衣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實施手術,對這些,劉亞只字未提,只淡淡一句:“這么多年,都習慣了。”

李慶東介紹,劉亞今年44歲,從事介入手術治療已經10多年了,是重慶為數不多的“鉛衣女俠”。

微信圖片_20201224201934.jpg

劉亞戴上鉛眼鏡

報告填寫過程中,電話響起,是母親打來的,接聽后,劉亞有些愧疚:“中午不回來了,看晚些時候吧?!碑斕?,她和母親約好,要回家吃午飯的,但是,一臺接一臺手術,實在忙不過來,不得已,她只好再一次爽約母親。

但是,她的爽約換來了那臺手術的成功。那臺手術下來,剛出手術室,劉亞就告訴守護在門外的患者家屬:“放心,手術非常成功!”

劉亞皮膚白皙,取下帽子,長發(fā)從她腰間垂下,這一切,都使得她看起比實際年齡年輕。對此,她笑言:“可能是鉛衣之下汗水流得多,更鍛煉人吧!”

記者從該科室了解到,今年以來,雖然疫情發(fā)生,但科室醫(yī)生們放棄休假,加班加點,已完成了1441臺血管介入手術。

     原文鏈接:https://www.cqcb.com/manxinwen/manxinwen/2020-12-24/3473268_pc.html

預約掛號 結果查詢 舉報郵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