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療法是利用艾葉制成的灸材所產生的熱力和藥物的作用,對腧穴或病變部位進行燒灼、溫熨,刺激穴位,激發(fā)經氣,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灸療法具有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因熱下行等作用。
重慶市腫瘤醫(yī)院中醫(yī)腫瘤科在傳統(tǒng)艾灸療法的基礎上,運用中醫(yī)理論,根據(jù)不同的病癥辯證選取針對性藥物,加入艾條中自制藥物艾條,并辯證選取不同的穴位,使得艾灸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具有以下方面作用:
適應人群:
1. 扶正固本方:適用于腫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體虛、汗多、乏力等癥狀,可提高免疫力。
2.溫陽利水方: 適用于心包積液、惡性胸腹水腫瘤患者
3.益氣升血方: 適用于放化療后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減少腫瘤患者。
4.消瘤散結方: 適用于淺表淋巴結腫大及全身各處有實性腫塊患者。
5.健脾和胃方: 適用于食欲差及放化療后惡心、嘔吐的惡性腫瘤患者。
6.理氣消脹方: 適用于伴有腸梗阻、腹脹、腹痛等癥狀的惡性腫瘤患者。
注意事項:
1. 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輕后重。
2. 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
3. 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4. 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5. 出現(xiàn)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6. 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饑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詳情咨詢:
時間:周一到周六上午8:00—12:00
地點:重慶市腫瘤醫(yī)院門診二樓中醫(yī)特色門診(中醫(yī)腫瘤科)
預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