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腫瘤內(nèi)科 科普知識詳細

細數(shù)生活中隱藏在身邊的致癌物......

發(fā)布時間:2018-08-15

    癌癥的發(fā)病是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其中遺傳因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而外部環(huán)境,特別是飲食中所含有的致癌物,是我們目前癌癥發(fā)病率升高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我們對致癌物有充分的認識,很多癌癥是可以盡量避免的。

    目前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按對人的致癌危險性的大小,將致癌因子分成1、2A、2B、3、4共5類。其中1類致癌因子,也有人稱之為“板上釘釘”類,即有充分證據(jù)證明對人類有致癌作用,屬于明確的人類致癌物。今天我們所講的幾種致癌物便是含有1類致癌因子的食物。

    

    01 

    黃曲霉毒素:開水都煮不死我

    黃曲霉素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可誘發(fā)肝癌,還可誘發(fā)胃癌、腎癌、淚腺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腸等部位的腫瘤。每千克中含有1毫克就為極毒,相當于一噸糧食中有1粒芝麻大小的量。

    它們存在于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特別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chǎn)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對人類健康危害極為突出的一類霉菌毒素。

    

    花生

    黃霉菌經(jīng)常藏在發(fā)霉的食物里,特別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等。

    黃曲霉菌以孢子形式傳播,食物容易牽連霉變,而且黃曲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一顆花生壞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可能都滋生了黃曲霉菌,出于食品安全考慮,也應(yīng)該要扔掉。

    久置米飯

    為了不浪費,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常年吃剩飯菜的長輩,甚至米飯已經(jīng)有些異味了,仍然要吃掉。殊不知,變質(zhì)的米飯是最容易產(chǎn)生黃曲霉毒素的。所以,做飯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當天吃完,不留剩飯菜。

    發(fā)苦的堅果

    喜歡吃瓜子、花生、開心果的朋友,估計都碰到過那么幾個味苦難以下咽的,而很多為了縮短這種不愉快的味覺而選擇迅速下咽。

    但是,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霉變過程中產(chǎn)生的黃曲霉毒素。所以,吃到苦味的堅果,一定要及時吐掉并且漱口。

    劣質(zhì)榨油

    大家愛吃的芝麻醬、花生醬、芝麻油,有些不法商家為了降低生產(chǎn)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zhì)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變質(zhì)的花生中含有黃曲霉毒素。

    另一方面,有的花生、芝麻雖然外表正常,但內(nèi)部已出現(xiàn)黃曲霉素,而小作坊的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zhì)的工藝,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煉。所以,選擇芝麻油、花生醬等產(chǎn)品時,盡量選擇信譽可靠的產(chǎn)品。

    ①快速辨別,果斷拋棄。不食用潮熱環(huán)境久放的,特別是已經(jīng)發(fā)霉的谷物。

    ②含有黃曲霉素的食物經(jīng)過烹飪后不能消毒,黃曲霉素的裂解溫度為280度左右,所以一般烹飪辦法不能消毒。

    ③大米中黃曲霉素主要位于表層,淘米時用手搓洗3-4遍,可去除80%黃曲霉素。

    ④舊置的植物油,特別是花生油,可能會有少量的黃曲霉素,因此不要吃生油;加熱油時,待冒出微煙,加入少量食鹽燒至沸騰,鹽中的碘化物能解除黃曲霉素部分毒性。

    

    02 

    苯并芘:溫度越高我越猖狂 

    燒烤、熏肉、油煙,聽到這幾個熟悉的名字,大部分人知道這些東西不健康,但是知道它們含有的致癌因子是什么嗎?

    那就是苯并芘,也是1類致癌因子,可致多種癌癥。食品中的苯并芘來自兩方面,一是煤木炭、油等燃燒,特別是不完全燃燒所致的煙氣與食物直接接觸吸附于食物表面;二是食物本身所含脂肪、膽固醇、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在高溫烹飪條件下會發(fā)生熱裂解反應(yīng)形成苯并芘。

    所以,以上兩個原因就解釋了為什么燒烤、熏肉中含有較多的苯并芘。有研究報道,在肉類燒烤中所流下的油滴里,苯并芘含量高于動物食品本身含量的10-70倍。

    那么除了燒烤,我們經(jīng)常接觸的食物中那些容易含有苯并芘呢?

    

    高溫油炸食品

    多次使用的高溫植物油、油炸過火、爆炒的食品都會產(chǎn)生苯并芘。焦煳的食品中其含量比普通食物的要增加10-20倍。

    炒菜油煙

    據(jù)測定,食油加熱到270攝氏度時產(chǎn)生的油煙中含有苯并芘等化合物。所以平時生活我們很多人有一些錯誤的做法,比如鍋里油冒煙很久了才放菜,或者炒完一道菜后,不刷鍋就接著炒。這兩種做法都容易產(chǎn)生苯并芘。

    熏烤食品

    熏烤所用的燃料木炭,本來就含有少量的苯并芘,在高溫下它們便有可能伴隨著煙霧侵入食品中。另一方面,被熏烤的魚或肉自身含有的糖和脂肪不完全燃燒也會產(chǎn)生苯并芘。

    ①食用油炸、熏烤食物要限量。

    ②遠離油炸、熏烤攤點,買了立刻離開。

    ③偶爾吃燒烤時,選擇通風(fēng)、抽氣條件好的環(huán)境,烤肉千萬不要焦糊。

    ④自己做煎炸食品,盡量控制煎炸時的油溫,縮短煎炸時間,炸后的顏色別太深,淡黃色就好了。

    ⑤煎炸食品時,慮去殘留在油里的小渣滓或碎屑,因為它們經(jīng)過長時間反復(fù)煎炸,會發(fā)黑變糊,產(chǎn)生很多有害物質(zhì)。

    ⑥煎炸油千萬不要反復(fù)用。

    ⑦炒第一個菜之后一定要刷鍋,再炒第二個菜。

    ⑧不要使油長時間處于冒煙狀態(tài)。

    ⑨如果一定要吃熏烤和油炸食品,不要再搭配其他高蛋白食物,而要搭配綠葉菜、生蔬菜一起吃。

    

    03 

    亞硝酸鹽:存得越久危害越大

    我們平時食用的食物含有的亞硝酸鹽也有兩個來源。

    一是做為食物添加劑人為添加的。其實亞硝酸鹽是各國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主要用在肉制品當中。它可以讓肉色變得更紅艷,顏色討人喜歡。例如香腸、火腿腸、午餐肉等“紅色伊人”的加工肉類。

    二是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比較高,而硝酸鹽可以在蔬菜存放過程中被“硝酸還原酶”轉(zhuǎn)變成亞硝酸鹽。

    

    久存綠葉蔬菜

    由于過度施用氮肥,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經(jīng)常偏高。而如果久放,硝酸鹽可以在蔬菜存放過程中被植物自己的“硝酸還原酶”轉(zhuǎn)變成亞硝酸鹽。

    所以新鮮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是非常低的,如果買來綠葉蔬菜又沒有馬上吃,而是放了兩三天吃,其中的亞硝酸鹽就很有可能升高。

    隔夜菜

    蔬菜食用時經(jīng)過幾雙筷子的反復(fù)翻騰,已經(jīng)讓細菌充分接種。即便吃完之后把剩菜放在冰箱里,細菌也會緩慢地滋生。放的時間越長,產(chǎn)生的亞硝酸鹽就越多。

    腌菜

    腌菜過程中,蔬菜中的硝酸鹽會轉(zhuǎn)變成亞硝酸鹽。但是大家有必要知道一個普遍規(guī)律:腌制蔬菜的頭一兩周亞硝酸鹽含量最高,而后逐步降低,20-30天后含量會很低。

    據(jù)國家食品安全風(fēng)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鐘凱介紹,臨床上出現(xiàn)的吃腌菜中毒的病人,一般是吃“爆腌菜”,也就是腌制時間很短的蔬菜。

    涼拌菜

    天熱了,很多家庭喜歡拌點涼菜吃,有時拌得多就放在冰箱里。雖然涼拌菜放幾天之后看起來還是很新鮮脆嫩,但放一兩天之后,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卻比剩菜還要多。

    ①食用新鮮蔬菜,不久放,不吃腐爛蔬菜。

    ②盡量不吃隔夜的炒菜。

    ③有傾向地選擇一些低硝酸鹽含量的蔬菜,例如根莖菜類和綠葉菜類的硝酸鹽積累量最高,瓜類菜的含量最低,兩者可相差20多倍。

    ④食用腌菜應(yīng)該選擇正規(guī)廠家購買,如果自家制作腌菜,應(yīng)控制延長腌制時間。

    

    04 

    甲醛:食物里也可能把我添加 

    我們絕大多人都是從裝修材料中認識到甲醛的。它也是1類致癌因子。食物中的甲醛來源和前幾種致癌因子不完全一樣。它可以說基本上是人為添加進去的,目的便是防腐與美化漂白。

    

    娃娃菜等保鮮蔬菜

    娃娃菜,如果正常情況下放置很快會腐爛。而此前頻繁有媒體曝光,蔬菜市場使用甲醛對娃娃菜進行處理后,可以很長時間保鮮,便于買賣。

    水產(chǎn)品

    為了防腐和增加重量,魷魚、牛百葉、黃喉、鴨腸等水發(fā)產(chǎn)品,甲醛最容易成為不法商販的添加對象。因為用甲醛處理的水發(fā)產(chǎn)品如魷魚,不但可以長時間不腐,而且能使重量翻倍,而且從而獲利更多。

    大排檔水煮花生、毛豆

    夏天很多人喜歡吃大排檔,喝夜啤酒,而如果再來一盤水煮花生,那更是快意人生。

    我們知道,正常情況水煮花生在夏季,如果常溫放置,就算是冰箱冷藏,也會很快變黏、腐敗。但是之前媒體反復(fù)報道,不法商販所售賣的水煮花生往往常溫放置很長時間都不會腐敗。原因就在于過量的甲醛處理過。

    

    關(guān)于食物中甲醛的建議只有一條:聽媽媽的話,回家吃飯。

    說了這么多,我們也許發(fā)現(xiàn)致癌物好像無處不在,仍應(yīng)該理性面對這個問題。

    我們要清楚,癌癥的發(fā)生是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而外部致癌物是其中一個,反復(fù)接觸致癌物不是一定會患癌,但一定會增加患癌概率。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加注意,健康飲食,盡量避免明確含有致癌因子的食物,是可以降低患癌概率的。

    

預(yù)約掛號 結(jié)果查詢 舉報郵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