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是心臟中富含的一種新型小胞質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臟特異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臟組織中表達),但在心臟以外的組織中也有低濃度表達。心肌缺血性損傷出現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發(fā)作后1-3小時在血液中被發(fā)現,6-8小時達到峰值而且血漿水平在24-30小時內恢復正常。心臟脂肪酸結合胞質蛋白由132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為15 kDa。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基因位于染色體I上。它是心臟最豐富的蛋白質之一。hFABP結合兩個脂肪酸分子并參與脂肪?;o酶A的運輸,活躍于氧化過程,從而在線粒體中產生能量。
檢測方法:用兩種hFABP特異性單克隆抗體通過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漿和血清hFABP濃度??梢杂萌獦颖具M行一步免疫色譜分析法來快速測量hFABP;獲得血清hFABP水平定性數據需要15分鐘。利用面板試驗,初步結果顯示對AMI檢測的靈敏度高(93%)但是特異性低(43%)。hFABP在血漿和血清中的正常范圍根據試驗和方法而定。1991年,Tanaka等人報告正常范圍為0.0-2.8μg/l;1991年,Tsuji等人報告正常范圍為0.0-0.6μg/l,而1997年,Wodzig等人認為正常范圍是0.3-5μg/l。1995年,Ohkaru等人報告100位健康受試者的男女平均血漿hFABP水平分別為3.60±1.73和3.73±1.92 ng/ml。Hasegawa等人的報告中,兒童的基線血清hFABP水平與以前報道的成人基線血清hFABP水平一致(平均值= 3.8,范圍= 1.9-5.5ng/ml)。在不同研究中臨界濃度不同,從6.2 ng/ml到19μg/l。生理血漿hFABP濃度很可能由損壞的骨骼肌細胞不斷釋放這種蛋白質引起。
用心臟尸檢材料進行AMI病理確診??梢杂妹庖?組織化學方法通過顯微鏡或肉眼診斷。對于顯微鏡測定,運用組織切片蘇木精-伊紅染色。對于宏觀診斷,運用氮藍四唑染色法;該技術反映這種酶的細胞內活動。在活組織中,這種酶把NBT轉化成深藍色不溶性色素(甲瓚),而梗塞組織不會被染色。在AMI后4-6小時后這兩種技術都會變成陽性??筯FABP抗體用于尸檢材料可以作為癥狀發(fā)作后4小時內確診梗塞的方法。Kleine等人和Watanabe等人證明抗hFABP抗體比蘇木精-伊紅或NBT染色法檢測尸檢材料AMI細微變化或非常微弱或最新(<4小時)ami癥狀更靈敏。
臨床意義:hFABP的早期使用可以克服急性胸痛早期心肌肌鈣蛋白檢測的陷阱。心肌肌鈣蛋白在循環(huán)中越持久,可能越有助于急性心肌損傷的后期診斷。在大多數研究中,用于診斷ACS的hFABP臨界值是6.2 ng/ml,但是Nakata等人呈現的結果顯示9.5和13ng/ml分別是更適于診斷ACS和AMI的臨界值。hFABP通過腎從血流中排除。AMI患者尿液中hFABP濃度高于正常值。在癥狀發(fā)作后1.5小時內發(fā)現尿液濃度升高。進行了不同的動物研究以調查尿液中hFABP的濃度曲線。結果顯示只有在冠狀動脈結扎30分鐘后hFABP才對AMI有診斷意義。市場上可以買到幾種測量hFABP尿液濃度的試驗。 但是,用尿液hFABP進行AMI早期診斷時必須謹慎因為結果可能受幾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異常腎血流、灌注壓力、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吸收和腎衰竭,可能低估或高估AMI的面積。
急性冠脈綜合癥(ACS)是冠心病中重要的急性事件之一,它分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穩(wěn)定心絞痛(UA)和心源性猝死(SCD),其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但若能于發(fā)病后及早辨別高危患者并進行再灌注治療,則病死率及預后會有明顯的改善。其中,心臟標志物在ACS的診斷及預后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常用心臟標志物有肌鈣蛋白(cTn,包括cTnI和cTnT),肌紅蛋白(MYO)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由于ACS具有發(fā)病急,危害大的特點,因此選出特異性高的早期標志物,提早診斷,及時治療對于ACS患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