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細胞淋巴瘤(MCL)是一種罕見的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成人淋巴瘤患者的4%-8%。通常認為,MCL是難以治愈的,生存期約3-5年。該病以t(11;14)易位和細胞周期蛋白D1過表達為特征。
正如濾泡淋巴瘤和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也形成了一套國際預后指數(shù)——MCL國際預后評分(MIPI),該系統(tǒng)包括年齡、東部腫瘤合作組(ECOG)、乳酸脫氫酶(LDH)和白細胞計數(shù),并將MCL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組。
目前,該病的治療方案主要基于免疫療法和化療聯(lián)合,隨后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造血干細胞移植。就復發(fā)性疾病而言,尚未形成標準治療方案,但隨著新藥的開發(fā),選擇也越來越多如利妥昔單抗有或無替西羅莫司、依魯替尼、硼替佐米或來那度胺。本文將介紹MCL目前的治療方案更新,以及幾種將用于復發(fā)性MCL治療的新藥。
治療MCL時,應重點區(qū)分局限期疾?。↖–II期)和晚期疾?。↖II–IV期)的治療。
局限期(I–II期)患者不足所有患者的20%。一線治療必須基于免疫化療。
● R-CHOP(3-4個療程),隨后給予受累部位放射療法。
● 外部受累部位的放射治療僅適用于I期。
晚期患者約占所有患者的80%。目的是達到完全緩解。另外,對于惰性變異體而言,也無標準方案,而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取決于患者的年齡、一般狀況和相關合并癥。
對于晚期疾?。↖II–IV期)的治療,相關專家已達成了共識。另外,很多資料建議,年齡<65歲且無合并癥的患者的治療方案是:誘導化療+大劑量化療和自體骨髓移植(abmt),并且臨床獲益顯著,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均延長。目前有3種方案:<>
● 利妥昔單抗-CHOP x6療程,若產(chǎn)生響應可給予ABMT。
● 北歐MCL2協(xié)議:包含3療程的利妥昔單抗-CHOP與3療程的大劑量Ara-C交替治療,隨后ABMT和BEMT或BEAC。
● 利妥昔單抗-Hyper-CVADx 4療程:年輕患者的PFS延長至4.8年,OS延長至6.8年,但同時也明顯增加了毒性。方案中應用了利妥昔單抗和環(huán)磷酰胺、長春新堿、阿霉素和地塞米松,以及大劑量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替代治療。若4療程后發(fā)生響應,可繼續(xù)治療直至完成6個療程,隨后給予觀察。對于未達完全緩解的患者而言,應接受大劑量化療和ABMT的治療。
強化化療看似延長了生存期(中位PFS 4.8年,OS 6.8年),但相關性死亡率卻3-4%。另外,該類方案通常適用于年輕、無合并癥、母細胞型或高危MIPI評分的患者。在該類年輕且無合并癥的患者中,隨后的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并未表現(xiàn)出明顯獲益。
對于年齡<65歲且存在合并癥、不適宜大劑量化療和tamo的患者或年齡>65歲的患者,治療方案為:
● R-CHOP x 6療程,隨后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
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每2個月1次,持續(xù)2年)看似增加了年齡較大、存在合并癥且不適宜較強化治療的患者的肢體隔離熱灌注。
惰性變體
該類變體以脾腫大和骨髓受累為特征,細胞周期蛋白D1表達陽性,而Ki67指數(shù)低。若患者無癥狀或滿足以下條件:非多形性非母細胞變異,最大腫瘤直徑<75px,Ki67<30 %以及LDH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正常,那么可考慮觀察等待治療。
大多數(shù)患者在診斷時就需要接受治療,但治療方案會因年齡、一般狀況以及相關并發(fā)癥而不同。一線治療時,應嘗試應用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如大多數(shù)患者可接受R-CHOP,而年輕患者可接受R-Hyper-CVAD。
——轉載自醫(yī)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