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術后應怎么辦?
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遵從醫(yī)生的醫(yī)囑,耐心等待術后病理檢查結果返還。醫(yī)生會根據術前對患者病情的評估、術中腫瘤切除情況及其術后病理檢查結果為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方案確定后會告知患者及家屬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輔助治療(放、化療)。需要進一步輔助治療的患者遵醫(yī)囑定期返院放、化療。
肺術后如何進行飲食營養(yǎng)指導?
患者麻醉清醒6小時后可飲少量溫開水,術后第一日可給予清流質(如湯),如無不適可逐漸過渡到半流質(如稀飯)、軟食以及普食。術后飲食要以清淡、細軟、易消化吸收為宜。盡量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粗纖維類食物,少食高脂肪,尤其油膩、油炸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肺術后如何進行功能康復鍛煉?
肺癌術后患者肺功能必定受到一定影響,術后應堅持做深呼吸訓練。引流管拔管前可坐起做適當的肢體運動。引流管拔除后可下床活動, 要有意識的活動患側上肢,鍛煉胸大肌,活動時宜循序漸進,以不感疲勞為宜。患者出院后,根據喜好選擇合適舒緩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等。
肺癌術后患者多久復查一次?
對于肺癌術后患者而言,術后2年內每3~6個月復查1次,2~5年內每6個月復查1次,5年后每年復查1次。術后復查雖不能阻止腫瘤的轉移,卻能早日發(fā)現腫瘤,盡早采取治療措施,這對于延長患者生存期和減輕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義。
肺癌術后復查的項目是什么?
肺癌術后復查是為了全面的監(jiān)測和評估肺癌患者術后的復發(fā)轉移情況。因此復查項目主要包括:血生化檢查,血腫瘤標志物檢查,胸部CT,頭顱CT,腹部彩超和全身骨掃描(ECT)等。
血生化和血腫瘤標志物檢查:對腫瘤復發(fā)轉移有預警和評估作用
胸部CT:評估患者術后肺部情況及肺部有無新發(fā)腫瘤,轉移腫瘤,有胸內無淋巴結轉移等。
頭顱CT:評估患者頭部有無腫瘤轉移
腹部彩超:評估患者腹腔臟器有無腫瘤轉移
全身骨掃描(ECT):評估患者腫瘤有無骨轉移
肺癌術后患者如何隨訪?
肺癌患者的隨訪在完成手術后即開始,術后2年內每3~6個月復查1次,2~5年內每6個月復查1次,5年后每年復查1次。每次隨訪的內容包括:詳細了解病史,有無新發(fā)的胸痛、血痰、呼吸困難、體重減輕或骨痛等;詳細查體,完善腫瘤標記物、腹部彩超、CT等檢查。術后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胸部CT復查,有助于發(fā)現肺部微小病灶轉移。一旦查到有問題,就要及時治療。術后需要進行輔助化療的病人,每次化療期間都要常規(guī)進行一些檢查,如果發(fā)現了復發(fā),就需要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