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種發(fā)病率和致死率極高的癌癥,每年有40萬的胃癌新發(fā)病例,胃癌與生活方式“緊密相連”?,F如今,我們的工作日益繁忙,生活越來越好,可是胃卻越來越差!認識胃,盡量減少胃癌致病因素,早檢查、早治療,至關重要!那么胃癌的發(fā)病原因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防治呢?
1.胃癌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一)環(huán)境因素和Hp感染:食鹽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誘發(fā)因素之一,居民攝入食鹽多的國家胃癌發(fā)病率也高。亞硝胺類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動物體內誘發(fā)胃癌。熏制的魚肉含有較多的3,4-苯并芘;發(fā)霉的食物含有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學性質與結構都與石棉纖維相似,上述物質均被認為有致癌作用。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的細菌。其對生長條件要求苛刻,是目前所知能在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研究顯示,中國約近40%的成年人攜帶有HP。而在胃癌高發(fā)區(qū),HP感染率甚至可達60%以上。
(二)遺傳因素:一些資料表明胃癌發(fā)生于A血型的人較O血型者為多。(三)免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發(fā)病率較高,可能機體免疫功能障礙,對癌癥的免疫監(jiān)督作用下降,在胃癌發(fā)生中有一定意義。
(三)癌前期變化: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殘胃,這些病變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癥過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轉變?yōu)榘?。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在這期間出現的病變稱之為癌前病變。
2.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一):40歲以上有慢性胃病史或近期消化不良的患者。
(二):有胃癌和食管癌的家族史。
(三):精神受刺激和抑郁的人群。
(四):生活中不愛吃蔬菜水果,喜愛煙酒和高鹽熏肉制品。
(五):惡性貧血、胃息肉胃腸吻合術十年以上、萎縮性胃炎、胃粘膜異常增生的患者。
3.該如何預防呢?
(一):提倡分餐制,家庭餐具定期更換、消毒(可將餐具置于沸水中,煮沸15分鐘左右)。
(二):根除幽門螺桿菌(Hp)很重要。尤其是一級親屬有胃癌家族史的Hp感染者,根除Hp能顯著降低胃癌風險55%左右。
(三):多吃新鮮蔬果,避免高鹽、燒烤、煙熏類食物,日常飲食宜清淡。忌煙酒。維持健康體重。記得定期做胃癌篩查哦。生活作息規(guī)律,少熬夜。
有癌前病變者,定期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保持樂觀態(tài)度,情緒穩(wěn)定,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疾病,運用適當的心理防御機制。
堅持適當體育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藥、皮質類固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