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指雖然三叉神經功能沒有被破壞,但在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內的疼痛反復、短暫、劇烈、陣發(fā)性發(fā)作。發(fā)作時烈火燒灼樣、撕裂樣劇烈疼痛,常常使患者痛不欲生,被稱為“天下第一痛”。
目前三叉神經痛主要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射頻熱凝術、神經阻滯、伽馬刀治療、手術治療等,手術治療是目前唯一能夠達到長期有效的治療手段,手術治療除了開顱術外還有一項微創(chuàng)手術——經皮穿刺微球囊壓迫術。
78歲的王奶奶經歷了20多年疼痛的折磨,藥物已經難以完全控制,合并有著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基礎病的她,去年才放了冠脈支架。經家人陪同,7月初來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神經腫瘤科。
面對這位患者,神經外科團隊反復討論,綜合評估。無論是從個人意愿還是從病情出發(fā),開顱手術都非可選項。最后決定采用三叉神經球囊壓迫術,手術時間短、效果明顯、復發(fā)率低、術后恢復快,而且該術法適用所有三叉神經疼痛的患者,尤其是年老、體弱、有嚴重系統(tǒng)疾病或拒絕開顱手術的患者。而且我院新打造的高端手術平臺—復合手術室,也為精準微創(chuàng)治療提供了可能。
三叉神經顱底穿支的解剖結構復雜,頸內動脈等重要血管毗鄰僅1厘米,穿刺路徑中一旦有誤,大血管受損,就會出現致命的大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手術緊張中進行著。在飛龍DSA透視引導下,首先使用穿刺針穿刺卵圓孔,將目標容量只有0.7毫升左右的微球囊經過卵圓孔置入麥克氏囊內,隨后慢慢擴張微球囊,通過術中動態(tài)影像觀察調整,對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產生微毀損效應,達到微創(chuàng)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目的。手術創(chuàng)口僅一個針眼大小,操作時間約20分鐘左右,在全麻下進行,患者全程無痛。
術后,患者被推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王奶奶的疼痛癥狀均消失,僅在口角右側面頰上留有針尖樣穿刺口,可以坐立活動了,術后第二天患者恢復良好,已出院回家。
先進的醫(yī)療技術,最終是要使患者獲益。此次我院神經腫瘤外科在復合手術室引導下進行的三叉神經球囊壓迫術,結合術中動態(tài)影像監(jiān)測,對三叉神經痛的治療精準、微創(chuàng)、快捷。面對這一“天下第一痛”,該治療方式將會惠及更多基礎疾病多、不能耐受開顱手術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