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度旋轉、10-15倍的裸眼3D視野、7個自由度的仿生機械臂,讓手術更精準、穩(wěn)定、快速。近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泌尿腫瘤科采用達芬奇機器人系統,剝絲抽繭4小時,完整切除復雜巨大腹膜后腫瘤。
今年47歲的胡女士是奉節(jié)人,1年前左側腰部突然出現反復脹痛,在當地醫(yī)院檢查提示左側腹膜后巨大占位合并左腎腫瘤,因病情復雜,輾轉多家醫(yī)院均未得到有效救治。為尋求更好地治療,慕名來到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泌尿腫瘤科就診。
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發(fā)現,胡女士左側腹膜后巨大占位,大小約9.3x7.4cm,同時合并左腎下極腫瘤,大小約2.6x1.6cm。“左側腹膜后腫瘤中極包繞腹主動脈,與下腔靜脈緊鄰,同時腫瘤上極包繞左腎動脈及左腎靜脈,左側輸尿管緊貼腫瘤表面包繞走行,術中極大可能損傷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左腎動脈、左腎靜脈以及左側輸尿管,術中及術后大出血可能性大,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泌尿腫瘤科主任劉南介紹。
為降低手術風險,保證圍術期患者安全,劉南主任帶領治療團隊立即組織介入中心、胃腸腫瘤中心、麻醉科、ICU、輸血中心、影像科、放射治療中心、病理科、核醫(yī)學科等多學科專家開展MDT討論,共同制定手術方案和各項應急預案。“經討論,決定為患者實施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下腹膜后腫瘤切除術。”
劉南主任介紹,相較于傳統腹腔鏡手術,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因三維視覺可放大10-15倍,能更清晰的辨認血管及腫瘤,使手術精確度大大增加,減少組織血管損傷及術中出血可能。同時,機器人手術系統擁有7個自由度的仿生機械臂,可以540度旋轉,能夠在有限狹窄的空間精細地完成高難度的手術操作,大大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手術后遺癥等問題。
術前,治療團隊充分完善圍術期準備,通過三維成像明確腫瘤與各重要臟器、大血管的毗鄰關系,置入左側輸尿管支架示蹤左側輸尿管,盡可能降低術中臟器副損傷,保證術中安全。
術中,在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緊密配合下,以及機器人手術系統的精準引導下,經過4小時的抽絲剝繭,治療團隊精準分離出左側腹膜后腫瘤、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左腎動靜脈,并完整切除左側腹膜后腫瘤及左腎腫瘤,術中僅出血300ml。
術后,在泌尿外科醫(y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下,胡女士恢復良好,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動,術后7天順利出院。
“以往這種巨大腫瘤,常常選擇開放手術,手術切口大,術中出血多,術后恢復慢且并發(fā)癥較多,達芬奇機器人幫助醫(yī)生長出‘三頭六臂’,使微創(chuàng)處理巨大腫瘤成為可能?!?a href="/physician/2025/K9b6nbEv.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劉南主任介紹。